帐篷是袁员外的帐篷,那袁员外多在自己帐篷里待一会儿,姜葭总不好赶人。于是乎,白日里袁员外总是跟姜葭搭话不说,到了扎营后还常常三人“独处”。
不仅如此,在队伍路过市集、驿站、城池的时候,袁员外派人买了好吃的好玩的送给姜葭的侄女,让小女孩对他好感大增,也令姜葭分外不好意思。
行至虞城县,距离宋州城便已不远,这一天袁员外在路上碰到了熟人,并立马带着对方与赵宁相见。
原来,道旁偶遇的熟人,就是袁员外口中那位大族家主的族人,对方见过赵宁后表示很满意,说了不少认可、敬重的话,因为那位家主眼下就在虞城县,所以让赵宁现在就过去。
临别之际,赵宁让姜葭小心袁员外。
“宋州是金光教匡世济民的地方,民风淳朴,大家都很善良友爱,袁员外更是大师都称赞的大善人,若是他有什么问题,大师哪里会把他带到我面前?”
姜葭对赵宁的关心很感激,对赵宁的提醒不以为意,她对金光教,以及金光教的那位老神仆信心十足——那是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源泉。
这一路上来,虽然袁员外老是缠着她说话,她却始终没忘记赵宁这位恩公,常常找机会跟赵宁闲聊,不想赵宁一个人无聊烦闷。
“赵公子保重,大恩大德奴家铭记在心,永世不敢相忘。”
姜葭蹲身行礼,依依惜别,清澈的眼眸里满是如水温柔,“不过袁员外跟那位大族家主是好友,而且都是宋州人,想来日后奴家还能跟赵公子相见。”
说完最后一句话,姜葭霞飞双颊,面若桃花,耳垂红得近乎透明,娇艳欲滴,低着头迅速转身离开。
当夜。
时辰不早,小侄女已经入睡,姜葭又看了一眼帐篷外的天色,笑容渐渐变得勉强,袁员外还在侃侃而谈,好似完全没有察觉到她隐晦的送客之意。
今夜,队伍在一座有市集的村子外宿营,袁员外派人去村子里买了鸡鸭瓜果,而后带着美酒美食来到帐篷,邀请姜葭一起用餐。
饭早就吃完了,袁员外却没有离开的意思,一直在跟姜葭讲述宋州的各种趣闻,自己笑声不断很是开怀,姜葭却越来越不捧场。
姜葭不明白,为何之前一直恪守礼节,从不会在帐篷停留太久的袁员外,今夜会在营地中其它帐篷灯火都已熄灭,大伙儿都已入睡之后还不肯离去。
终于,袁员外敛去笑容,坐直了身体,咳嗽两声,正色看向姜葭,郑重认真地问:“姜教习,你觉得老夫为人如何?”
第七零零章 真面目(3)
姜葭不知这个问题因何而起,更不知对方为何要在此时,如此郑重其事的发问。
她心中已有了些微妙的异样感,那是久经苦难而锻炼出的一种,对不好事物的本能直觉。
事情好像并不简单?
但看看袁员外彬彬有礼、儒雅随和的气质,想起对方这些时日所作所为、言行举止中透露出来的仁善周到,回忆起老神仆对他的敬重,姜葭心中不好的异样感消散大半。
她回答道:“袁员外不仅襄助大军军资,犒劳前方将士,还招收逃难过来的徐州百姓为庄户、帮工,可谓是克己奉公,大仁大义。
“奴家与员外萍水相逢,仅仅是有神教大师引荐,员外便让奴家做教习,一路来多有照顾,细心周到,与人为善到了极点。
“况且员外饱读诗书,出口成章,谦逊有礼,风仪远非普通人能及,更难得见闻广博,世事洞明人情练达,实是世间罕有的智者。”
“员外的为人,奴家佩服不已。”
得到这样的回答,袁员外满脸喜色,欣慰的抚须而笑,“能得到姜教习这样的奇女子的认可,老夫做人怎么都算是成功了。”
说到这,他话锋一转,怅然叹息:“只可惜,老夫虽然做了许多善事,却没能因此远离苦海,不被俗世困厄所扰。”
他故意话说一半就停住,充满期待地看着姜葭。
后者值得顺着对方的话:“员外如果有什么困厄,是奴家能够帮忙的,奴家一定义不容辞。”
“姜教习古道热肠,老夫很是欣慰。”
袁员外露出赞许的神色,但脸上的惆怅并未消失,反而愈发浓郁了些,他从怀里掏出一封家书放到桌上,眉宇郁结:
“家中来信,老夫的夫人已是病入膏肓,时日无多了。
“不瞒姜教习,老夫之所以襄助大军,多有善举,都是为了积德,希望金光神能庇护老妻,让老妻的病情好转。
“但老妻打小体弱多病,一直与汤药为伴,这些年更是卧床不起,到了如今,已经陷入昏迷了。
“可悲可叹啊,这些年老夫虽然家业逐年扩大,如今已有良田万亩,各种商铺堪称日进斗金,家中有仆从百余,可老妻的病情竟然没有任何好转迹象。这次来磨山之前,老夫几乎已经绝望。”
袁员外满面哀伤,愁苦万分,有一种被神灵辜负的凄凉。
百合耽美